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来源:IPO日报
2024年的IPO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。
4月12日,新“国九条”发布。这是继2004年、2014年两个“国九条”之后,国务院发布的又一版“国九条”。
与此前两个“国九条”相比,新“国九条”中一系列“严”字表述格外醒目,资本市场强监管的信息更加明确。
“严把上市关”方面,新“国九条”要求提高主板、创业板上市标准,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,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“看门人”责任等。“严格强制退市”方面,要求严格退市执行,严厉打击财务造假、操纵市场等恶意规避退市的违法行为等。
4月30日,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《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》等业务规则,修订内容涉及上调主板上市标准、上调研发投入等科创属性评价指标、强调创业板成长性要求等。
受此影响,相比去年,A股IPO市场一度停滞。今年的新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减少,且IPO融资规模连续两年下滑,2024年的IPO融资规模比2014年还低。与此同时,不少IPO公司选择主动终止。
来源:张力
融资规模腰斩
Choice数据统计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31日,A股市场有100家公司首发IPO,共募集资金667.76亿元。相比2023年全年,首发上市的公司数量减少了213家,募资资金规模也相应减少了2897.63亿元,同比下降超过8成。
分交易所来看,2024年,上交所IPO公司32家,募资金额326.79亿元。深交所IPO公司45家,募资金额295.34亿元。北交所IPO公司23家,募资金额45.63亿元。其中,上交所科创板IPO公司15家,募资金额151.59亿元;创业板IPO公司38家,募资金额225.81亿元。
可以看出,创业板、北交所是主力军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已经是 IPO市场融资规模连续两年下滑,且2024年的IPO融资规模比2014年(668.89亿元)还低。
此外,今年单个企业的IPO融资规模普遍不高,今年IPO融资第一的甘肃能源募集资金也仅有65.28亿元。
去年过会的两家巨无霸公司华电新能和先正达,在2024年仍未能成功上市。
2023年6月15日,华电集团旗下华电新能成功过会,拟募集资金300亿元。市场人士分析,若华电新能上市成功,其将超过三峡能源(227亿元),成为A股新能源行业最大规模IPO。同年6月16日,“巨无霸”先正达IPO也闯关成功,拟募资650亿元。若先正达实现募资目标,将创下A股近13年最大IPO规模,仅次于2010年上市的农业银行(融资额685亿元)。
然而今年3月,先正达集团在公司网站发布声明,基于对自身发展战略与全球行业环境的全面考量,已主动撤回主板上市申请。而华电新能IPO过会多时,仍未提交注册。
上会数量骤降
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2024年,A股市场共有57家企业接受IPO审核(二次上会以最终结果计算),其中53家企业成功过会,过会率达92.98%。此外,1家企业暂缓表决、2家企业取消审核、1家企业未通过。
其中,天工股份、科隆新材2家公司两度上会,初次上会暂缓表决,并在二度上会后获通过。
对比2023年,发审委、上市委共审核了308家公司的首发申请,有280家公司获通过,过会率为90.9%,有12家公司未通过审核,8家公司被暂缓表决,8家公司被取消审核。
可以看出,2024年的IPO上会数量大幅减少,还不足2023年的20%。
这一下滑趋势早在2023年就有所体现,但在2024年更加突出。
一方面,2023年8月,证监会网站发布《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、再融资监管安排》,IPO节奏收紧。
另一方面,IPO政策的变化使得交易所审核一度停滞。
自2024年春节以来,一直没有公司上会接受审核,交易所最近的一次上市委审议会议是在2月初。直至三个多月后的5月16日,IPO与再融资审核重新启动,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再次得到恢复,IPO将恢复常态化。
从上市板块来看,57家企业中,拟冲击北交所上市的最多,达24家,其次为科创板、创业板,各有10家,另外,有9家IPO公司拟冲击沪市主板上市,4家公司拟冲击深市主板上市。
唯一一家IPO审核未通过的企业是胜华波。
据悉,胜华波的主营业务为汽车雨刮器总成、座椅电机等汽车零部件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。
彼时,胜华波大举分红引发市场较大关注。
具体来看,胜华波此次IPO拟募资9.02亿元,其中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。然而,IPO申报前夕,胜华波却大举分红,2019年至2021年三年累计分红超3亿元。
在审议会议现场,上市委主要质疑公司是否存在不当控制风险、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;要求公司结合所处行业特点、业务结构、客户对象、期后回款、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净利润的差异、应收账款周转率及账龄等,说明收入的真实性和坏账计提的充分性;还有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披露是否真实、准确、完整等问题。
庞大的撤退军
IPO新规的正式发布,让部分拟上市公司加快撤退的步伐。
新规出台后首周(即5月6日至5月11日),共有7家拟IPO企业撤回材料。若加上“五一”假期交易所“加班加点”终止的1家,5月未过半就已有8家企业终止IPO。
IPO日报发现,在尚未公布2023年财务数据的情况下,上述8家拟IPO企业中,有多家企业的过往财务数据已不符合新的上市门槛。有相关项目当事方坦称,“撤单”与上市标准提高有关。此外,还有的IPO企业虽然财务数据符合新要求,但曾存在大额现金分红,相关指标超出了交易所提到的分红比例“红线”。
据IPO日报不完全统计,2024年,A股IPO终止企业已达436家,包含审核不通过、主动撤回、审议过会后终止注册等。
2023年全年,A股IPO终止企业为286家,包含12家审核不通过和274家主动撤回、审议过会后终止注册等。其中,创业板104家,科创板57家,北交所44家,深主板42家,沪主板39家。
可以看出,2024年IPO终止企业数量远超2023年全年。
从板块来看,今年这436家IPO终止企业中,沪主板78家、深主板54家、创业板151家、科创板75家、北交所78家。
可以看出,创业板终止企业最多,占比约35%,为IPO终止的重灾区。沪市主板和北交所2024年以来IPO终止数量仅次于创业板,终止企业占比18%。
从终止类型来看,大多数企业是在问询阶段主动撤回申请,其余还有部分企业为审核不通过、或是审议过会后终止注册等。
上述436家终止IPO申请的公司中,有近70家公司在终止前已经过会,多为来自创业板的企业。
这一数字相比2023年也是增长明显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这是因为IPO新规发布后,监管层会用新的标准对以前的过会公司做一个排查,不符合条件的公司最终会选择终止。
在过会后终止IPO的企业中,有5家公司的过会时间还要追溯至2021年,分别是一通密封、晶奇网络、旷视科技、华卓精科和海诺尔。
新股赚钱效应大涨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今年上市的新股数量明显减少,新股的整体赚钱效应不错。
据IPO日报不完全统计,2024年,A股今年共有100只新股上市,首日破发的仅有1只,为上海合晶,破发率为1%。
2月20日,上海合晶于科创板挂牌上市,股票发行价为22.66元/股。然而上市当天开盘价仅为19.41元/股,盘中一度跌至17.47元/股,跌幅达9.99%%,当日收盘价为21.23元,跌幅为6.31%。
实现上市后,上海合晶业绩即大幅“变脸”。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,上海合晶营业收入分别为13.48亿元、5.42亿元,分别同比下降5.42%、22.93%;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.13亿元、0.42亿元,分别同比下降40.23%、66.88%,业绩下滑明显加速。
2024年,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00%的4家公司分别红四方、强邦新材、长联科技、上大股份,首日涨幅分别为1917.42%、1738.95%、1703.98%、1060.61%。
11月26日,红四方在上交所主板新上市,发行价为7.98元。新股上市首日,红四方即上演惊天暴涨行情,两次触发临停,盘中一度大涨超22倍。
也就是说,如果有中签者在11月26日最高点卖出,一签(500股)盈利即超9万元。
整体来看,100只上市新股在上市首日的涨跌幅均值为252.76%,赚钱效应可谓爆棚。
标签: